-

关于榆阳区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的补充通知

张文飞
2025-01-11
来源:区电教馆

城乡各中小学(含中职)、幼儿园,教体各相关直属单位:

因榆林市教育局于1月10日下发了文件《榆林市教育局关于举办全市第九届中⼩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赛的通知》(榆政教发〔2025〕3号),现将我区2024年中小学幼儿园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按照市级文件,进行补充调整,具体调整如下:

1、加设应用软件大赛。应用软件是指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根据教学内容、目标、过程、方法与评价进行设计、制作完成的软件。能够有效支持教与学,高效完成特定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使用常用文件格式。报送形式:作品以zip 压缩包格式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500MB。软件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建议报送作品安装运行说明(安装运行所需环境,临时用户名、密码等,300 字以内)或软件运行录屏解说文件。

该项目教师可以合作完成,作者不超3名。

评选标准见附件1。

2、根据市教育局文件要求,我区所有作品上传截止时间更改为为2025年2月17日,逾期系统将进行关闭。

3、因市级大赛不设课件竞赛,我区课件大赛不参与市级评选,只设区级评选。参加课件竞赛的个人可参加其他项目竞赛(微课学科系列微课程、数字故事、应用软件)。

4.参赛项目参考评审标准以附件1为准,其余事项不变。

             榆林市榆阳区电化教育馆

             2025年1月11日


附件1

参赛项目参考评审标准

1.微课、系列微课评审标准

创意

创新

20分)

凸显创意

10分)

在微课设计和构思方面具有巧思妙想,充分体现教师创意,引人入胜。

设计有趣

10分)

微课作品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选题

价值

10分)

选题简明

5分)

针对教学环节中某一知识点、例题、习题、专题、实验活动等作为选题,类型包括但不限于:教授类、解题类、答疑类、实验类、活动类。尽量做到“小而精”,具备独立性、完整性和示范性。

重点突出

5分)

能突出教学中常见、典型、有代表性的问题或内容,能有效解决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选题大小合适,宜于用微课呈现。

作品

规范

20分)

结构完整

5分)

微课结构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体现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片头和片尾,教学环节完整,提供微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等相关材料。

作品

规范

20分)

教师风采

5分)

教学语言规范、清晰,富有感染力如教师出镜,则需仪表得当,教态自然,能展现良好的教学风貌和个人魅力。

技术要求

10分)

微视频时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等,满足在大范围推广交流的要求,有利于分享优秀教师教学经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单位;鼓励简明易懂的微课作品。

教学

内容

20分)

内容科学

10分)

内容严谨充实,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反映社会发展和学科特点。

逻辑清晰

10分)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明了易懂。

教学

效果

30分)

目标达成

10分)

微课必须服务教学,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有效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能力的提高。

教学特色

10分)

教学形式新颖,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启发性强,教学氛围的营造有利于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形式新颖

10分)

构思新颖,教学方法富有创意,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录制方法与工具可以自由组合,如用手写板、电子白板、黑板、白纸、ppt、Pad、录屏软件、手机、DV摄像机、数码相机等制作。

2.数字故事评审标准

教育性

35分)

故事主题

10分)

简洁清晰,主题突出,传递积极健康、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情节设计

8分)

能够与故事主题吻合,故事讲述方式扣人心弦。

故事内容

9分)

“叙述”为主,结构明晰,体现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能够启发孩子们思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益。

故事情感

8分)

激发孩子情感共鸣,发挥育人作用。

艺术性

20分)

画面效果

8分)

色彩构图和谐,画面富有美感。文字简洁、生动、有趣,富有哲理。

素材使用

6分)

音乐优美、动听,与画面及主题相互辉映。

声音效果

6分)

普通话标准,声音优美,配音恰当,营造良好氛围。

技术性

20分)

工具使用

10分)

能较好运用PPT、动画等工具表达故事。

影视技巧

10分)

画面转场自然顺畅,符合影视基本原理,画面具有美感与“故事”感。对文字与音乐的运用独具匠心。

创新性

25分)

原创性

10分)

重视故事脚本和表现方式的原创性,鼓励从教育教学生活中原创脚本。也可对经典故事进行创新表现。

故事组织

8分)

故事组织形式新颖,作品构思新颖,引人注目。

画面表现

7分)

画面的展现形式独特,作品能“讲”出自己的特色。

3.STEAM课程案例评审标准

项目

价值

20分)

跨学科性(10分)

项目目标定义明确,围绕跨学科概念或某一学科核心概念,将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予以融合,形成跨学科学习主题或项目任务。

联系生活(10分)

项目源于生活现象或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关,对于学生成长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

学习

支持

15分)

活动设计(5分)

课程活动设计简洁明晰,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体现学习者中心和学习主体性。

学习内容(10分)

包含项目学习的完整环节,能体现学生定义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反馈等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符合STEAM的学科要素和特点。

课程

资源

15分)

资源运用(10分)

积极、合理、恰当地使用不同的信息化资源,与教与学过程深度融合,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教学效益,创新教学过程。

寓教于乐(5分)

信息化资源具有趣味性,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学

创新

30分)

合作学习(5分)

根据项目需要,学生有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学习的经历。

思维发展(10分)

教学中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工具,应用思维图、图画、动画等思维可视化手段来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和问题分析能力。

教学

创新

30分)

学科融合(10分)

在教学过程中,将STEAM多学科有效融合和统整,做中学、学中做,体现跨学科学习的特色和亮点。

实践指导(5分)

对学生需要习得的新技能,能够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有效指导。除教师指导外,也可以引入相关专业人士的指导和支持。

教学

效果

20分)

目标达成(10分)

完成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完成相应的项目学习任务。

多元评价(5分)

评价对象和维度契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跨学科学习内容的全方位评价,如项目完成度、团队合作、表达交流、思维训练等。

凸显特色(5分)

按文件要求提供的STEAM课程案例,内容完整、展示充分、特色鲜明,充分体现STEAM课程的开发建设理念和教学应用成效。

4.应用软件评审标准

教学设计30分)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25分)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生动直观、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25分)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互动性强,导航准确,路径合理;

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20分)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阅读50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